【腾讯云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,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

  今天凌晨,贵州水城发了份通报。

  这份通报回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,女企业家马艺珈伊讨工程款被寻衅滋事批捕的事情。

  这份通报其实不算反转,却透露了两个事实:

1、马艺珈伊与水城有经济纠纷,具体如何,各有各的账本; 2、马艺珈伊和她的律师们因为“恶意炒作”而有了“寻衅滋事”的嫌疑。

  01

  这里面有一些小小的细节问题,其实耐人寻味:

  比如,“编造虚假信息”,那经济纠纷里,水城坚持几千万,而马艺珈伊说上亿,数字不对,算不算“虚假信息”?

  在比如,这份通报的内容是对案件情况,但是发布主体是“水城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”,而不是公安机关或其他办案机关。

  这些细节透露出来的,不是“寻衅滋事”是否被滥用的问题,而是一个更根本的问题:

  为何“寻衅滋事”容易被工具化?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?

  02

  法律理论有一个很重要的悖论:

  法律本意是制约权力的,但是权力运作的逻辑却必然努力让法律成为工具。

  法律的本意,本就是对权力的制约,这是一场伟大而永恒的博弈,全世界法治的发展都是这一博弈的演绎过程。

  但是,权力从来是最难制约的,因为,一旦权力有了制约,就会产生更重要的问题:权力的面子与尊严在哪里?

  纵观中国的历史,法律的兴衰史,其实更多的是权力尊严的起伏史。你看朱元璋仁民爱物,勤俭治国,也得在律令格式之外,搞一个“大诰”。

  大诰是什么?就是权力的面子与尊严。在古代,他们不是不爱民,但是怕人们“无理取闹”,有问题,我可以改,但是你不能随便到处说。

  可是,法治的本意,就是不要让权力有面子或尊严这种想法,而是要让权力适应责任与义务。

  面子是无法量化的,而责任与义务可以有清晰的边界,法治要的是更清晰,而不是更模糊。‍

  否则,权力要有了尊严,法律就没有了尊严。所以法律就是通过有效的系统设置,(不是单纯的法律条文),来让社会各界有效地在规则之内进行博弈。

  充分、有效、理性的博弈结果,就是法治。没有博弈的结果,这就只是工具的胜利。

  03

  为什么那么多寻衅滋事让法学家以及普通人困恼呢?这不是修改法律本身的问题。

  你看法律的条文,刑法293条,以及《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,里面哪里有说这类行为属于犯罪?

  罪刑法定,不是应该所有的行为都应该罗列出来,清晰表达,而不能随意阐述吗?!

  你今天修改了寻衅滋事的规则,那只要这个问题还在,明天还得有一条冒出来,做新的工具,新的替补。

  流氓罪不是没有了吗?为什么“若亡而实在”呢?!

  04

  梁启超当年做司法总长的时候,在罗文干的事件上,他都说了一句:在放跑人和放跑法律之间,我宁愿人跑掉。

  如今,问题也是一样,在不要面子和不要法律之间,宁愿不要面子,面子是一时一人之得失,而法律却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基石。

  1945年,陈云同志还专门写了一篇内容:《要讲真理,不要讲面子》。这个内容很重要,换成今天的思路来讲,就是:

  要讲法律,不要讲面子。

  这样营商环境才会真正越来越好!

  另外,

  关于一些八卦,

  关于一些新闻,

  关于一些好玩的,

  欢迎大家偷偷告诉我。

  一起关心菜与天气,‍‍‍‍‍

  也关心理想与马……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
Top